房地产行业改革的这二十多年来,我国100个大中小城市的房价,就进入了普遍上涨状态。一般家庭要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动辄要掏空全部积蓄付首付,除此之外还得承担长达二三十年高额的贷款利息才行。
年轻人已经不敢把目光放在新楼盘上了,新房产的开盘价往往是一万多起,一套房掏空一个家庭的家底。这时不妨把眼光放在老房子上面,房龄20年以上的老房子,大部分要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开始吃香了,那么究竟是什么福利呢?又有什么标准呢?
(资料图片)
房龄20年老房子
高层住宅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从老房子搬到高层住宅。从根本上讲,高层住宅都是新建的住宅,房龄比较短,居住体验比过去的老房子更好,同时随着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的更新换代,高层住宅无论是在户型设计、材料使用、小区环境还是物业服务水平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过去的老房子。
可以说过去的老房子属于即将被淘汰的住宅,尤其是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基本都是上个世纪建造的,居住体验确实比较差。所以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二手房,但基本上不会选择20年以上的老房子。
这主要是因为老房子一般都会面临有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居住环境并不完善。老房子一般都是楼梯房,五六楼高度对于老年人十分不便利,大部分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很多事情上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其次老旧小区由于无人管理绿化一般较差,很多设备年久失修都会老化甚至损坏。比如下水管道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出现问题肯定是无法及时更换的,北方家中一般都会有像暖气管道和地暖的供暖设施,一旦这些设施老化和损坏,更换和维修将会非常麻烦。
老旧小区的交通问题也不方便。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开车出行,但当这些旧社区20年前建成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车,那时候一般都是骑自行车出门,所以在修建设计时,不可能考虑停车问题,不仅没有停车库甚至往往没有地下室。
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老旧小区往往没有配备保安室。安保力量薄弱,频繁出现偷盗问题,而且老旧小区人来人往相对杂乱,这对年轻人养育小孩子会起到不好的影响。不过如今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又要吃香了。
棚户区继续进军
从2011年开始,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制定,对于在规划区内的老旧房屋,国家予以拆迁改造,对此不少居民就可以拿到一笔补偿或者更换住宅。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原居民的生活质量。然后,他们可以用这笔钱买一栋新房子,推动房地产繁荣,进一步带动了城市化。
尽管棚户区改造的热度在逐渐降低,但仍在规划区内的老旧房屋,如途径地铁设计线路、高速公路、旅游规划、重点发展区域的占地住宅依旧需要征用土地拆迁,特别是那些几十年以上、外观老旧、造成户距拥挤、公共设施不全的老房子很有可能就被“看上了”。对此,居于规划发展区的朋友们只要耐心等待,及时关注政策动向,下一个举家乔迁的人说不定就是自己了。
旧房改造
从2021开始,我国棚改正逐步变成旧改。所谓“旧改”,是指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之上,对20年以上的老房子进行改造。主要是粉刷内外墙面,更换老旧管道,加固楼梯过道,安装电梯。此外,还会增加社区的绿化面积、停车位、健康器材。总之,旧改后老房子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这也受到了老小区居民的欢迎。
那么,为什么原来的棚改要变成旧改了呢?主要是原来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就是给拆迁居民发放巨额现金,让他们到周边去买房,这会推高当地的房价。为了房价的稳定,棚改货币化安置必须要停下来。
此外,棚改就是把老房子都拆除,然后再建造新房子,但是大拆大建的后果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随着房价越来越高,拆迁成本也在增加,这将严重削弱开发商拿地建房的积极性,因为开发商并不愚蠢,他们不会亏本做生意。
实际上,按照住建部的说法,棚改并不会完全退出,将来还会有20%的房子要面临拆迁,比如危房、市政用地上的房子,以及开发商看中的黄金地段上的房子。而80%的房子就要全部纳入到旧改之中。相信这样的旧改大潮不久后也会在全国蔓延,给各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最新房屋旧改指示
那些还没有接受旧改的人不必担心,未来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还在进行中。例如最新出来的指示:永久性建筑按照拆除一平方米补偿一平方米住宅以此进行产权转换;(国道)用于商业用途的永久性建筑按照拆1平方米补偿0.7平方米新建筑;瓦房补偿标准按照拆1平方住宅补偿1.5平方住宅进行产权转换补偿。
至于其它方面,国家都给出了合理的补贴提议,过渡时期的住户还会有即时相应的津贴,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细致了。这将意味着国家对于住房资源、城市布局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对于房屋补贴力度进一步精细化、合理化,对于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加关心,在未来也期待着更多的新政策。
结语
无论是棚改还是旧改,都是为了现代化市容的建设而服务的,应该得到老百姓们的积极支持。不管谁早谁晚、谁先谁后,我们都将会是宏观政策的受益者,只要放宽心继续为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就行了,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才能进一步营造我们更好的生活环境。那么你认为未来的老房子还会有什么新规划吗?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