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现场。(何川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4月24日上午10时许,在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谷的几块水稻田间,20多个人排成一线,拉线、定位、插秧,动作整齐划一,脸上俨然在战场打仗一般,严肃而紧张。
在地坎上,一位头戴草帽、脸色黝黑的中年男子,紧张地盯着每一兜秧苗插进水田。他叫彭甦,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是超级杂交稻最关键的一步,农村里叫‘开秧门’,就是把培育好的秧苗移栽到自然环境的水田中。”彭甦说。
记者看到,在水田中间有一横一纵两条“施工线”,每条线上都均匀标记着红点,每一兜秧苗都按红色标记插下。彭甦介绍说:“根据之前累积的数据,行距40厘米、兜距20厘米最适合超级水稻生长。德昌基地是袁隆平院士生前选定的超级杂交稻亩产攻关基地之一。2018年第一次在德昌栽种,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高产田块亩产1201.1公斤,平均亩产达1116.3公斤,初步实现了‘超优千号(湘两优900)’的产量目标。去年,在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后,实测平均亩产1132.22公斤,创四川单季亩产最高产纪录。”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彭甦。(何川 摄)
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为什么会选在凉山州德昌县?
彭甦告诉记者:“当年,袁隆平院士在四川选了3个地方,雅安汉源、攀枝花仁和、凉山州德昌。按照高海拔、低纬度、光照足的基本原则,综合其他各种因素。今年3月,我们再次在德昌播种育秧,项目依然实施100亩的试验田,和去年面积相同。今年继续种植‘卓两优1126’品种外,新增‘展两优8022’一个品种,两个品种各种植50亩。”
据了解,今年我国超级杂交稻攻关基地,从四川到云南,再到长江中下游,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中有6个基地铆足了劲向着袁隆平院士预测的1500公斤终极目标发起“冲锋”。
从亩产700公斤开始,800公斤、900公斤、1100公斤……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向着1500公斤的终极目标默默付出。
对于今年能否先攻克亩产1200公斤,彭甦表示,根据往年累积的数据经验,德昌基地每亩按照科学设计种11000兜秧苗,起穗后要达到22万穗左右,每穗大概300粒,结实率90%。按照这个理论计算,今年预计亩产量是1250公斤。只要不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他们对先攻克1200公斤的目标很有信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